为了孩子,请给每支疫苗都贴一张“身份证”
时间: 2016-04-11 10:03
今年2月,山东省济南市公安机关查获一起非法经营疫苗案件。犯罪嫌疑人庞某某和其女儿孙某在未获取任何药品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将大量防治乙脑、狂犬、流感等病毒的25种人用二类疫苗或生物制品,未经2到8℃冷链储藏便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全国多地,共涉及24个省市,涉案价值达5.7亿多元。
新闻一经曝光,笔者的朋友圈瞬间被疫苗事件刷屏,有媒体朋友对此事的报道,亦有刚升级为妈妈或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转发此类新闻时附带着恐慌情绪的评论,更有因此发表不带孩子接种疫苗的言论。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相关疾病,这是科学定论,不必怀疑。而此次疫苗事件是倒卖疫苗、非法经营,属于犯法,疫苗事件中出现的问题是其未按规定进行冷链存储和运输,部分属于临期疫苗,流通过程中存在过期、变质的风险。即未按规定进行冷链存储和运输,会出现疫苗失效的风险,而失效疫苗并不等于毒疫苗。根据国家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的报告看,过去五年未见异常(庞某某和其女是从2010年开始),特别包括这次涉事问题疫苗比较突出的山东、河南两个省。所以对待此次疫苗事件,我们要理性看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损失。比如,查清这些问题疫苗流入到哪些省份、哪些地区、哪些医院、妇幼保健院及其他使用单位,查清这些疫苗被哪些人接种,哪些还未被接种?这样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对已经接种这批问题疫苗的受害者进行补种并赔偿,而尚未被接种的疫苗则进行召回,把损失降到最低。
但是,经庞某某母女之手售出的疫苗数量无法精确统计。据济南警方透露,在庞住所查扣的26本账本仅记录其1年多的疫苗销售数据,而庞用于结算疫苗款的银行账户5年来进账流水高达3.1亿元。疫苗的无法精确统计无疑增加了问题的解决难度。试想,要是能做到疫苗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溯,就算遇到问题,也能快速解决,把损失降到最低,减少恐慌情绪的产生机会。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已运用于包括猪肉屠宰、食材追溯等多个领域,在医疗系统也有运用,并有了良好的效果和口碑。在疫苗领域里,我们同样可以考虑引入安全追溯机制,在每一支疫苗中贴入电子标签,每一支制剂、每一批次疫苗都有自己独特的电子编号,这个电子编号就相当于疫苗的“身份证”。出产后,疫苗的去向随时可追溯。而这样的电子标签由于其编码唯一性和数据复制难度较大等特性可实现对商品的防伪功能。在疫苗生产、流通及销售各环节中真正实现透明化管理,进而全面构建药品追溯体系,满足社会对质量安全要求,实现药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全程管理和监控。
在运用RFID技术进行疫苗安全追溯系统中,根据RFID技术要求,疫苗在生产时就被贴有电子标签,在流通,销售等环节中疫苗都必须扫描,系统进行自动比对,若是出现信息不符,就会自动发出警示。更重要的是,从技术上讲,疫苗的整个冷链运输环节与温控系统与电子监管的平台可以打通,让每只疫苗的冷藏技术标准也能实现追溯,即除了其来源的可追溯之外,连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其他技术要求也能可追溯,并最终成为对责任履行与否的验证,有了如此先进的技术作后盾,那么上亿元疫苗案则很难轻易发生。
此次疫苗事件中抛开道德因素来说,试想,要是真正做到疫苗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从生产商生产到最后接种各个环节都能实现透明化监管,那么那些问题企业,道德缺失的商家也就无处遁形了。